《泰倫、魔域、神劍》的英文原名是《The Book of Three》,屬於《Chronicles of Prydain》編年史中五部曲的第一本,為作者Lloyd Alexander在1964年所寫的,而目前在台灣只有這一本有中譯本。
中譯本是由英文漢聲出版公司所出版,被編在漢聲精選世界成長文學的青少年拇指文庫中,於民國七十九年出版,算起來也有近十四年的時間了。
這本中譯本有個特色,就是在書的最後面附上了個紙上遊戲,而且製作得十分用心,我小時候第一眼看見時,簡直是欣喜若狂,完全沒想到在我看完好故事後還能夠自己來挑戰故事的情節。現在來看,其實遊戲的設計非常的寓教於樂,明白的告訴你失敗的理由,有時候我還會故意失敗來看看會有什麼樣的結局,這一點,真的不得不對漢聲出版的用心鼓勵一下。
不過可惜的是Lloyd Alexander的書籍目前只找到一本中譯本,對於國內的讀者而言,實在是很遺憾的一件事。(這是欺負我可悲的英文吧?)
作者簡介
Lloyd Alexander,他大約寫了四十本左右的書籍,其中絕大部分是奇幻文學,而《Chronicles of Prydain》中的最後一本《The High King》更在1969年得到Newbery獎。
對於創作兒童文學方面,他曾這樣說道:「For me, writing fantasy for young people has surely been the most creative and liberating experience of my life. As a literary form, fantasy has let me express my own deepest feelings and attitudes about the world we're all obliged to live in.」
以不可能存在的世界來解放孩子們的想像力,再以有血有肉的角色表現出現實世界中我們也可能做到的事或是同樣的缺陷,Lloyd Alexander用故事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
平常的生活裡, Lloyd Alexander是個喜愛音樂、貓咪和畫的人,目前和妻子居住在Pennsylvania的Drexel Hill。他總是一早起床開始寫故事,如果遇上瓶頸就會倒回床上,他說這叫「thinking horizontally 」(笑)。
故事大綱
作者在《Chronicles of Prydain》系列中,利用了英國的威爾斯地區作為故事舞台的原型,更將當地的塞爾特(Celt )神話融入到故事當中,像是白威廷王子,還有恐怖的大魔頭,冥王。而其他如釜生人、卜極、達賓等人,也都是有根據的,不過泰倫和愛樂薇則就是作者自己創造出來的。
正如作者本身所說,這只是一個奇幻故事,威爾斯也不過只是Prydain的參考,絕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但是從書中角色們的行為,單從這方面來看,我們又何嘗不是書中的角色們?
故事的主軸圍繞在一頭可以占卜的豬,卜極身上。當意圖佔領Prydain的冥王派了手下的將軍角王揮軍進攻之前,他們必須先抓住這頭豬,因為卜極知道瓦解角王能力的咒語。
但是卜極在角王來之前就逃跑了,而負責照料牠的泰倫跟在後面追尋,但是卻跟丟了,遇上也在找豬的白威廷王子;一個傳說中的英雄,而被迫踏上找豬的旅程。在這找豬的旅程中,泰倫慢慢發現自己的任務越來越重要,他夢想中的「英雄」與冒險在實際上卻是這樣的危險困難,這樣的責任越來越重大。
在找豬的過程裡,他發現了角王正在佈軍,準備進攻,所以他決定要去Prydain最大的正義堡壘達賽,去警告丹氏子孫冥王的計畫。
途中遇上了許多危險,被角王手下追殺,被關進亞克蓮的螺旋堡地牢,或是掉進黑湖中的漩渦。而泰倫所遇到的伙伴不過只是會一點魔法的嘮叨女孩、愛說大話的詩人、老要吃東西的半人半獸、壞脾氣的漂亮人,和意外撿到的一把他們沒資格用的神劍。
人物介紹
泰倫:本書的主角,十來歲的孩子,達賓堡壘的豬圈助理管理員。渴望成為英雄,在血氣方剛又毫無經驗的情形下,因為追尋逃跑的豬,而展開了冒險。
「不要說當英雄,其實,作任何事情都不容易。」
白威廷: Prydain地區的統治者丹氏子孫的元帥。在泰倫第一次遇上這個傳說中的英雄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衣衫襤褸的陌生人;完全不像是看到一個王子。
「一個真正的王子並不是靠身上的裝飾品。」
愛樂薇:海人族李爾,綽號「不廢話」的後代。與這個綽號相反的一個嘮叨女孩。會一點點魔法,充滿好奇心,還有顆金色玩具球,泰倫第一次遇見她的時候,是在亞克蓮的地牢中。
「…我猜想豬圈助理管理員總是比人們想像的要遲鈍一些,這可能跟他們從事的行業有關係…」
夫男:老是在說大話的詩人,每當他一說大話,背後背的豎琴琴弦就會斷掉。曾經是北方一個小到不能再小國家的國王,誤打誤撞的情況下被泰倫和愛樂薇誤救。
「…我不知道自己會彈出什麼東西,我的手指常常不由自主地彈了起來,不過有時候我認為這是豎琴自己在彈奏。」
葛基:不停要東西吃半人半獸怪物。其實他只是試圖將自己裝作邪惡又恐怖,卻又不很成功。實際上他的內心比誰都柔軟且熱誠。
「獻給偉大的主人,葛基今天不餓,不想吃又香又脆的吃吃。」
道立:漂亮人一族,拼命做自己做不到的事;不停的憋氣練習隱身術,而忽略自己的多才多藝。他是個優秀的嚮導,也是個手藝靈巧的工匠,更是個厲害的戰士。
「…我是被選中的,做一群…什麼玩意兒的嚮導!…」
柯爾:和泰倫同住,負責教導泰倫的人。長的肥嘟嘟,還有顆紅亮的禿頭,對於泰倫充滿了關心。當年將卜極從冥王手中救走的勇士,現在則在達賓堡壘中負責農事。
「不錯,我曾經用過一兩次劍。」
達賓:達賓堡壘的主人。一個三百七十九歲的老頭,擁有著三大智慧之書。
「…有時候,我們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要比從答案所學到的東西多一些。…」
一點心得
「英雄是什麼?成為英雄的條件是什麼?」
所以自然另外一個關鍵就是泰倫的成長,每個讀者看著泰倫不停的犯錯,而在背後大笑的同時,也看著泰倫在錯誤中學習進步,最後進而有所成長。那麼讀者本身是不是能夠在閱讀本書的同時,檢視自己,或許,讀者在嘲笑泰倫的時候,也是在嘲笑自己。
回過頭來,這原來是一本寫給孩子們看的書,作者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夠自己在書中發現世界,去瞭解到什麼是英雄,而不是我們用強硬手段填鴨式的灌輸他們所謂的「大道理」,畢竟,孩子們有著與我們不一樣的人生,我們所要教導的是讓他們如何能夠「自己去判斷」。
愛心,正義感,勇氣與鍥而不捨的決心,這是我們想要讓孩子們知道的,透過了文學,讓孩子們自己去得到,自己去想像,這樣才是他們真正屬於自己的特質。
我想這就是這本書所最想表達出來的主旨,其實本書的故事情節比起其牠的小說來講,並不算是特別,也不算是有趣,但是作者巧妙的藉由非常具有特色的角色們,去闡述一個關於成為英雄的故事。
相關連結:
泰倫‧魔域‧神劍
泰倫‧魔域‧神劍
- 留言者: 玥璘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3-26 17:40: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