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買電腦不忘挑一下記憶體和硬碟

剛要買電腦的時候,你一定會掛念的是CPU強不強,顯示卡好不好,但是對於一台電腦的整體效能影響最大的,往往不是這些。

好比我的電腦,用的是Vista 64位元,特效全開下,CPU也才10%的負載,顯示卡更是不可能一直跑大量的3D特效,通常一般使用我都會降低頻率來省電,只有玩遊戲的時候才會讓他全開。大多數的時候,電腦都不是全速的運轉,CPU再強,影響的幅度有限,顯示卡再好,你上網看文章的時候還是無用武之處,只會浪費你的電,那電腦要跑的快又順,關鍵到底在哪裡?

我認為是I/O設備
I/O設備就是指輸入和輸出的裝備,例如記憶體、硬碟、光碟機、USB、網路。這些東西才是整台電腦快不快的最大影響主因。

像是記憶體,市面上的記憶體大概有這幾種規格:

1.DDR 400MHz
2.DDR2 667MHz
3.DDR2 800Mhz
4.DDR2 1066Mhz
5.DDR3 1333MHz

後面的數字越大,表示記憶體的速度越快,而DDR、DDR2、DDR3的差異在規格上,因為長得不太一樣,所以買錯會不能插。

雖然記憶體會影響電腦的整體校能,但是800和1066之間的差異感受真的不大,比較有感覺的應該是大小的差別,1GB的DDR2 1066和2GB的DDR2 800比起來,2GB的效能還是好上許多,現在DDR2 800價格直直落的情況下,建議還是一次買足2GB以上的記憶體會比較好,至於高檔的DDR3,因為價格太貴,加上所提昇的效能感覺有限,所以目前還不建議購買。

硬碟則是最多人忽略的幾個項目,這也是影響電腦效能最大的關鍵。因為電腦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一定是從硬碟裡面抓資料,舉凡打報告、上網(是的,上網的時候也會頻繁的讀取硬碟)、玩遊戲都會用到硬碟,CPU和顯示卡在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在等硬碟的資料來處理,就算你有了最好的CPU和顯示卡,硬碟不好你的電腦還是跑不出應該有的水準。

硬碟要快,第一個看轉速,轉速越快表示硬碟的動作越快,目前的主流是7200轉(就是一分鐘轉7200圈的意思),如果你要在轉速上追求的話,就是再上去的10000轉,但是萬轉硬碟實在太貴了,不推薦從這邊來下手。

那硬碟要快還能怎麼辦?就是從快取上下手。所謂的快取的意思是硬碟在找資料的時候,可以先把找到的部份資料暫時存入這塊記憶體中,如果電腦需要這份資料,就可以不用在經過讀取硬碟的步驟,簡單說,快取就像是河川的蓄水池,把資料存著,讓電腦不用一直等硬碟的資料。

這樣來說,快取是越大越好,現在像是WD或者是seagate兩家的入門硬碟,大多有8MB以上的快取,而主流一點的250GB或者320GB則是有16MB,如果要更多的話,seagate還有推出企業級的硬碟,保固更久,快取更是高達了32MB,這也是不錯的考量。

除了這些之外,還可以找單碟密度大的,和一些各家不同的技術,例如垂直寫入等等,這些就不在這多提了。

最近看朋友買的電腦整個緩慢到令人髮指的狀態,追根究底發現原來是硬碟出的毛病,從這次事件看到,硬碟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