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入聯?返聯?傻傻分不清楚

上一篇寫了外交,這一篇寫一下台灣在民國五十九年到六十一年間發生的事情,包含退出聯合國。

在王拓的《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一文中,列舉了四條重大事件,分別是:

1.民國59年11月開始的釣魚台事件
2.民國60年10月25日退出聯合國事件
3.民國61年2月21日美國總統訪問北平(民國68年台美斷交)
4.民國61年9月台日斷交

釣魚台事件,可能有人以為是在和中國爭奪主權,這不是最早的原因。當初的釣魚台事件,是因為美國本來就說在民國61年要把琉球還給日本,隨即卻又獨斷的把釣魚台也列為琉球的一部分,宣佈要一併交給日本。

這讓當時的台灣知識份子(尤其學生)群起激憤,一波波的抗議和集會,把整個「愛國主義」發揮到了極致,只有當國家明顯受到了挫折和危機的時候,民眾才會有向心力,最近的例子就是四川的大地震。
退出聯合國,則是一樁美國和中國的政治謀略。當時因為中國獲得中國大陸的領土,亟欲取得國際的承認,在美國總統尼克森的暗中支援下,把這件決議案送進了程序會,內容是討論中國常任理事國的代表權問題。在程序會上,「中華民國」以四票之差落敗,讓這個提案進入會程,在阿爾巴尼亞代表提出接受北平代表,驅逐蔣介石代表的表決上,「中華民國」慘敗(七十六票贊成、卅五票反對、二十國棄權)。

請記得決議文內容喔:
「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所有權利,承認其政府的代表是中國駐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刻將蔣介石的代表從其在聯合國與所有附屬組織非法佔有的席位逐出。」

意思是,常任理事國「中國」一直都在聯合國內沒變(China的加入日期還是寫1945年),只是代表換了,國際間不承認台灣政權是中華民國。

(以上可參考國史館台心社的網頁)

台灣加入過聯合國嗎?不,台灣從來沒在聯合國中。返回聯合國嗎?是要搶下中國的代表席次,成為China?加入聯合國嗎?面對一個常任理事國和他的邦交國,會有勝算?

答案實在很明顯。

王拓在《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中為這時代做了個結論:

「這段時間的台灣社會由於國際重大事件的沖激,與國內經濟極不平衡的發展,而產生了強烈的反抗帝國主義,與反抗殖民經濟和買辦經濟的民族意識和社會意識,要愛國家、愛民族、要關心社會大眾的生活問題。」

王拓認為這是鄉土文學發展的背景原因。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上面這段話,讓我想到中國這幾年的變化,尤其是地震後的變化,經濟的極不平衡(虧他還是共產主義),反抗西方帝國主義(卻建立了東方帝國主義),反抗殖民經濟和買辦經濟(利用了中國廉價的勞工,中國產品行銷在全世界,誰殖民誰),整個社會充滿了中華民族主義,稍微煽動就整個沸騰,無論是之前的拒買日貨或者後來的抵制家樂福(法國),都呈現出一種高度的「愛國」,我認為中國正走在台灣過去的路上,如同台灣奇蹟,中國建立他們的中國奇蹟,這是用環境、土地、健康換來的財富,貧富的差距,則衝擊不屬於資本主義的共產結構,將來會如何?

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