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Don't Stop Believing


今年快要結束了,有收穫也有遺憾。

今年我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讓靈魂折腰,沒有寫出作品,沒有報考研究所,只是單純的一昧工作工作。年末,回過頭想想自己,這真的是我要的生活嗎?就這樣放任自己自生自滅,不敢面對挑戰嗎?

要給出答案很困難,直到聽著這首歌,一個在小房間中盡管一直被退稿,窮困潦倒卻還是不斷努力的身影浮現在心頭。那種就算失敗也要掙扎下去,面對夢想絕不放棄妥協的模樣,配著這首歌令我淚流滿面。

我知道是我想像力太豐富,不也多虧這樣,在腦海中翻箱倒櫃找出來了幾句話,除了夢想和目標外,更要有強烈的熱情和不屈的靈魂,用堅定的毅力去達成,當說出放棄的時候,就已經等於失去了夢想。人要是沒了夢想,那和鹹魚有什麼兩樣?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恐怖的應徵

out-1.jpg

事情的開始來自於這篇文章。
這個人似乎利用假的徵才資訊來騙取正妹的個資,推文裡面也有說之前有這樣來騙酒店妹的個資。騙到了個資之後,就會知道妳家住哪邊,電話多少,過去讀什麼學校,有做過什麼工作。如果他想要做什麼不法的事情,好比說尾隨、跟蹤、或著是詐騙...

如果是我,大概想做什麼都有辦法吧。

現在失業率這麼高,有大量的人把履歷丟在網路上,這些履歷真的有被好好保管嗎?而且在網路上他們還是分門別類的存放,有心犯案的還不需要一一挑選,直接關鍵字打一打就能夠找到他想要的目標了。

現在只是還沒有發生什麼大案子,要是真的發生了又看到這些負責人開始互踢皮球,不是怪政府沒有好好立法保護,就是怪業者沒有保管好。亡羊補牢畢竟還是有了犧牲,未雨綢繆才是真正的解決方法,有關的人是不是有想到這一點呢?

真是讓我找工作找的好膽戰心驚。

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創作能力的自我分析

這幾天挖出了10年前自己寫的故事,認真的看一看發現當年的文筆真的比現在還好,文字的掌握和氛圍的描述都不是現在能夠做到的,不過對於故事的情節發展和架構安排,則不是我現在的對手。我在想這10年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讓自己有這樣的改變。

應該是網路的沉溺造成的影響吧,當年我沒有網路,只能夠玩玩單機的遊戲,家裡也沒有第四台,能看的節目不多,所以只能夠看看漫畫,看看小說來當作娛樂。家裡的小說都是很久以前的作品了,大約是民國七十幾年左右的小說,名字我記不清了,但是還記得自己很享受那種躲在樓妻間自己一個人看著書的感覺。

從前的作品對於文字的要求較高,雖然我看的大多是反共文學,內容都在鬼打牆的跳針,但是文字一就能夠讓你感受到悲滄、熱血,跟著一起哭一起激昂。後來自己開始寫故事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染上了這樣的味道,常常是把腦中幻想的動漫畫場景轉換成文字去描繪出來,故事本身卻乏善可陳。

後來這10年中發生了很多的事情,人生的轉折劇烈,其中最糟糕的就是有了網路成癮的毛病。就算沒什麼事情,也要上網來瞎晃,和人聊天打屁,後來更玩起了魔獸,一發不可收拾,造成了很多到現在還沒辦法彌補的錯誤。

網路上面的文章都是充滿口語,簡短且虛字多,長久接觸這樣的環境下,自然對於文字的掌握就會退化。這樣想想大概就能理解為什麼現在的小朋友普遍作文能力都低落的原因了,因為沒有能夠培養用字遣詞的環境,久之自然失去這樣的天賦。
而現在坊間賣得好的本土作品,細看就會發現文字淺白,多無意義的用詞,這或許不是因為作者沒有紮實的能力,而是讀者的胃口消化不了從前的那種作品了。基於市場考量,小說寫得越來越輕鬆,文風越來越和網路的文章接近,甚至相同,這都是因為讀者變了,環境變了。

至於情節的架構和人物的鋪陳之所以進步,則是拜李國修老師所賜。在那一年的編劇課程中,所偷到的這些方法,讓我得以開始挖掘自己,挖掘生活。因為素材的真實,還有個人的經歷,於是故事的情節變的能夠說服人,人物的描寫能夠有血肉。正因為10年中的震盪人生,才有現在的我,現在的文風。

如今我都到圖書館借閱過去的小說,只有閱讀和寫作才能夠幫助我找回以前的能力,1980年代的郭箏則是目前我最愛的作家。都快要30年前的作品,我認為一樣勝過現在的一狗票小說,其中的人物和情節,30年後繼續上演,這就是挖掘到人性根本的作品,具備了永恆性,畢竟人性千古以來都是如此。

最後,聯合報有作文師資培育的課程,看來我應該去上一下,以後失業還可以拿這個去補習班混口飯吃,這樣想想,又有動力去投稿文學獎了。誰叫有個獎項加持一下真的比較好找工作咩。

美村點頭冰

今天室友老嚷著說要去吃點頭冰,拗不過他,只好和他一起去吃冰。

這家冰店最先是女友帶我來的,招牌的點頭冰端上來的時候,就只有一盤白花花的挫冰和上頭一小團不知道是啥,黑麻麻的醬料。好奇的一匙挖下去,才知道這冰的底下都是水果,有芒果、西瓜、蓮霧等等,都切成小塊小塊,一口剛剛好。這冰也是有講究的,看似普通的剉冰,其實淋上的是南洋的椰奶還有煉乳,吃起來甜蜜蜜又不會膩口,不會讓人有吃糖水的感覺。那上頭的玩意,起吃以為是紅豆還是芝麻之類的點綴,吃到嘴裡才知道這原來是紫糯米,一面驚訝一面覺得這味道可還真搭嘎,想出這點子的可還真有創意。

不過今個我沒點冰吃,雖然天氣熱,可真的一點都沒有吃冰的念頭。於是我就在店裡東張西望的陪他吃冰。還記得上回第一次帶室友來吃,他點的是芒果冰,這回他在路上還和我說,他已經在思考要點什麼冰來吃了。結果來到之後還是一樣點了芒果冰,這也太墨守成規了吧?

重點不在那盤芒果冰,而是在店裡工作的女孩。
那是我夏天到現在所見到身材最勻稱最完美的女孩子了。目測大約有160公分左右,臉蛋清秀,綁了一條馬尾在後腦,穿著黑色亮片的小背心,還有一條很短的熱褲,讓她腰部到臀部的曲線展露無遺。尤其是那個屁股,不大,但是結實有料,圓滑波俏。可惜的是修長的腿上有著明顯的瘀青,猜想是騎車所弄到的傷。更可惜的是這女孩頻頻和我後桌的男生聊天,可能是很熟的朋友,或者已經死會了。

室友嘴裡吃冰,我還有眼睛的冰可以吃,說正格的還真不錯。

不久,發生了件事情。

我聽到那個女孩喊著老闆:「姑姑,這碗要不要收掉?」(我暗想原來這女孩和老闆娘是親戚啊,這下以後來都有機會遇上了)好奇的張望過去,啞然失笑。原來那桌上放了盤芒果冰,上頭的芒果都被吃光了,留下冰的部分一點都沒有動過。

還真的有這種人,來吃冰只吃芒果,這樣和老闆說芒果冰不加冰可不可以打折好了,真的很有意思。

後來女孩把冰收掉之後,原來那桌的客人從外面回來,其他他剛剛只是暫離一下,沒想到冰就被收掉了。後來老闆補上了一盤和客人不停的陪失禮,女孩有點尷尬的躲起來。

簡單的吃冰也是可以很樂趣的。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兩隻小貓咪的故事

上個月回老家的時候,發現家裡面多了沒見過的兩隻小貓咪,我爸爸和我說是朵朵生的。朵朵是之前我養的母貓,自從帶回家後頗得父母歡心,被迫留下來陪兩老,但是,我記得我已經為朵朵結紮了,那有可能生下這兩隻小貓咪呢?

這兩隻小貓咪,一隻身上有著虎班,一隻則是和乳牛一樣黑白斑點,老爸說虎班的叫做小虎、黑斑的則叫做小黑(真是淺顯易懂啊),兩隻小貓咪都是母貓,而且才剛滿足月吧。

晚上我弟弟回到家才告訴我說,這是他在工廠送貨進來的紙箱中發現的貓咪,那時候已經快下班了,我弟的工作是品管,所以在整理貨物的時候,聽到細微的貓叫聲,循著聲音才發現了這個紙箱,這兩隻還沒有斷奶,才出生沒幾天的小貓咪在找媽媽。

這不是我弟發現,這兩隻貓咪應該已經拜拜了,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弟弟,馬上就決定帶回家來照顧。幾乎是全家總動員,帶著小貓咪去看醫生,買針筒一滴一滴的餵貓咪。原先朵朵對這兩隻貓咪不太友善,在發現兩隻小貓咪單純只是想要有媽媽陪而已,沒當過媽媽的朵朵似乎被激起了母性,開始照顧起這兩隻小頑皮。
一個月過去,這兩隻小貓咪總算是順利的長大,而且很黏人,又頑皮。小虎個性機靈,有新奇好玩的都第一個去冒險。小黑個性比較黏人,希望窩在人的大腿上頭討摸摸,不過和小虎打鬧老是被壓在下面咪咪叫。

現在兩隻小貓沒事就窩一起玩,吃飯上廁所都會叫對方過來,而朵朵雖然不愛陪他們玩耍,但是每當用貓沙或者是吃飯,都會先讓著兩隻小的,等他們用過之後才去使用,有時候會趴在桌上,瞇著眼睛看這兩隻小貓玩遊戲,這時候我都會過去摸著朵朵,因為他有一種欣慰又落寞的神情,讓我很不捨。

如今正在考慮是不是接一頭貓咪來自己的地方照顧,一方面又擔心之後工作繁忙會無法妥善照顧。話說回來,我看家中兩老照顧起貓咪可起勁呢,也許維持現況才是對這貓咪最好的安排吧!

感謝老天,讓這兩隻貓咪能夠被我弟發現,如果真心愛貓咪,請幫助這些流浪的貓咪吧。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無稽消夏錄之一

民國年間,在台北當公務員的馬冏好不容易買了一棟房子,房子在博愛區,是一間老舊的日式建築。這房子每到了夜裡,天花板上就會傳來腳步聲,本以為是老鼠走動的聲音,但是細細聽,會發現這比較像是貓咪大小的動物。起初,馬冏不以為意,一樣白天去上班,晚上回來睡覺,除了這件事之外,生活上倒也安逸。

直到某日放假,馬冏慢跑回來,正當他想要打開冰箱喝水的時候,上頭傳來的說話聲。馬冏還想說是聽錯了,可能是附近鄰居或者是電視的沒關,但說話聲非常的清晰,那是聽不懂的語言,也不像是人嘴裡能夠說出的語言,更像是狗在說話。

大白天的馬冏嚇的逃出屋外。
到了傍晚時分,趁著妻子下班回家,馬冏將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妻子,妻子半信就疑,每天晚上的異聲已經讓他催促馬冏處理這麼久了,每每都推說竟然無害,何必去打擾呢,相安無事就好。今天發生這樣的怪事,讓妻子不禁埋怨起丈夫的不是。

兩人強壯起膽子回到家中,發現屋內一片狼藉,無論是客廳的沙發還是房間的床鋪,美一樣家具都被扯的破爛,木頭的書櫃上還留有清楚的爪痕,讓被人闖空門的可能性降低到零。馬冏鼓起勇氣大聲詢問到底是誰,天花板上傳下來低沉的笑聲。

那聲音說他是原來是埋在這屋子下的犬神。

所謂的犬神,是一種人造的妖怪,將活生生的狗四隻綁起來,活埋在地下,只露出脖子和頭出來,然後在狗的面前擺上豐盛的食物,如此維持數天,飢餓的狗不停想要掙扎出來吃東西,如此折磨這條狗。就當這狗臨死之前,那痛苦和怨恨到達了極致,旁邊的人用寫著咒語的刀斬下狗的頭顱,這條狗死後就成為了惡靈,再用符咒鎖住他,藉此供作驅使之用。這殘酷的作法,在日本的九州、四國等地曾經非常的盛行,利用犬神來獲取家族的財富。

這房子原先的主人是來自日本九州地區的落沒士族,因為在本國犯了錯,才不得不來到當時是殖民地的台灣。這犬神是這家人為了取回過去的榮華富貴,抓了路旁的野狗照著家鄉流傳的故事去做,這狗的確餓死在房子的院子中,也真的成為了惡靈,但那亂寫的符咒自然沒能封鎖這惡靈。不久,日本戰敗,國民政府來台,這家的日本人也早就回到日本,徒留下這惡靈無法離開這房子。

馬冏聽完後,全身冷汗直流,直打哆嗦,妻子緊抓著他的手,牙齒不停打架。馬冏想起當初買這房子之時,前幾任屋主有教授有官員,從來沒聽過有這等事情,馬冏就問了這妖怪。

當馬冏問了這問題後,上頭變得一片沉默,不久哄然大笑,整棟房子跟著劇烈搖晃,木造的梁柱牆壁震落出陣陣粉塵,不一會就停了下來。犬神開口說,馬冏你平常做事情還算明理,也頗照顧市民,也不收賄賂,上個月有家金控的董事想要塞錢給你,圖個方便也被你拒絕了,所以我沒有想要攻擊你的人。然而你照顧市民只是因為這樣能夠幫助你升遷,你只是想要個好名聲,做個別人看罷了,而不敢收賄賂也只是擔心之後被抓到就脫不了身,你的所作所為只是個偽君子,所以我不怕你。這屋子前幾任的主人都是光明磊落,胸懷坦蕩之流,躲他都來不急了,何況是作怪呢?

犬神話才說完,馬冏就拉著妻子滿臉脹紅的逃了出去,只留下後面又一陣的笑聲。

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噗浪也能當作創作平台嗎?

最近這種微網誌很熱門,少少的140個字,即時的顯示和討論,甚至可以在上面找到失聯的朋友,真的很神奇。各種新聞流言八卦都能在上面流竄,每個角度來說,算是集體的MSN通訊吧。

因為噗浪特有的即時性和真實感,似乎可以成為實驗性的小說平台。我想的是犯罪推理類的故事放在上面,一個帳號是殺人犯的噗浪,上面記載他的殺人行程和感想,另一個是偵探的噗浪,上面是他收集到什麼情報,他偵辦的進度到哪邊。

另一種玩法則是一起事件的各個關係人都各自有一個噗浪,每個噗浪都是個關係人眼中所看到所得知的訊息,彼此拼湊出整起事件的原貌,甚至找出幕後的黑手。
不過噗浪的字體很小,很不適合閱讀大量的文字,加上有140個字的限制,所以讓故事必須受到許多的限制,這已經和文筆無關,而是結構和情節的安排功力問題。不過因為有著即時性和真實感,這種故事或許會非常的吸引人也不一定。如果說人物設定的夠好,或許還會出現各個人物的專屬粉絲為他加油,更甚者變成兩派粉絲的爭戰,如果到這個地步,那這實驗可以說是大成功了。

日本有部漫畫叫做「未來日記」,主角的日記正是用手機寫的,手機簡訊本身的字數限制和噗浪類似,故事利用這樣的模式開展,只是漫畫故事為主,手機內容為輔。如今我想把這情況放到噗浪上,故事的細節留給讀者去想像去補完。

越說越覺得有趣了,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的點子可以玩呢?

  • 留言者: Jas Chen
  • Email:
  • 網址: http://yuhsingchen.blogspot.com
  • 日期: 2009-07-04 22:30:41
count me in

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性工作除罪化

最近政府宣布要漸進的廢除對性工作者的罰則,過往那種「罰娼不罰嫖」的情況就不會再出現了。可是我沒看到對於廢除之後的配套措施。

原則上我對於廢止處罰這樣的行為是舉雙手贊成的,性交易是人類最古老的行業之一,無論任何時代都有,這證明人就是有這樣的需求,才會有這樣的行業,全然的禁止實在不是什麼很聰明的作法。如何妥善的規劃,保障供給的一方權益不受到損害,也保障需求的一方能夠以合理的價格取得服務,避免有人從中操作、壓榨,這是除罪化後政府的責任。

但是目前還沒看到有什麼配套下,就先行宣布,這太過於草率,而且也太粗暴了點。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新的出路

中文系畢業之後,除了去當公務員(現在每個人都想當公務員,競爭激烈的難以想像)、當教職(少子化的社會,太過容易取得的教師資格,我不知道10年之後沒有學生的老師能做什麼),除了這些之外,還能做些什麼?

當個編輯或著作家嗎?在台灣,暢銷作家是中文相關背景出身的不多,而新生代的作家大多不是學科出身,九把刀、藤井樹都是理工相關出來的(印象中)。編輯我不清楚,但是沒有聽說過有幾個畢業的學長姐是做這行的。

高度專業化,我想這是避免其他人來搶飯碗的好方法,中文科系出身的,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是對文字的敏感和掌握能力。我覺得去編寫劇本或者腳本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現在有著足夠的資金、龐大的市場、一流的導演、一流的片廠、一流的演員,但是為什麼中國的電影和電視並沒有馬上變成一流?因為他們缺少好的編劇。

從歷史大戲,例如康熙帝國、乾隆皇朝、鐵齒銅牙紀曉嵐,到電影英雄、夜問,香港的回歸的確為中國的影視業注入了生命力,可是只有一個香港是不夠的,好的作品需要好的劇本,很多人都把電影電視當作是導演或者演員的功勞,我卻認為只有好的劇本才有好的作品,故事無法吸引人,那頂多只能成為B級片,或者是很優秀的B級片。

中國也知道她們很缺編劇,所以用高薪去聘請兩岸三地的編劇去中國發展,相較台灣編劇的環境來看,或許去對岸發展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