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4日 星期五

郝龍彬的教育政見

聽到郝龍斌的教育政策,只能說好笑,把課本改成了單一版本,不過是治標不治本,根本就沒有去了解問題的核心。
現行的一綱多本的制度下,很多的家長買了各種版本給小孩,送小孩去補習,只為了把所有版本都學會,造成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所以我們要改回單一版本。

這是屁話吧?無論是單一版本,或者是一綱多本,這都是升學制度的產物,所有人只注重你考到什麼學校,你將來能不能賺更多錢來當作你成就的考量依據,這不管你改成哪一種版本的課本,結局都是一樣。

李國修上課談到,有一次在《京戲啟示錄》演完之後,有個學生到了後台這樣問:

還沒看戲前,不懂李國修為什麼選擇了以京戲班做十年
大戲的背景、不懂為什麼在這個時刻他特別想起了一生
做戲靴的父親、更不懂以風屏劇團這種「戲中戲」的創
作手法正值巔峰之際何以就此完結。究竟《京戲啟示錄
》啟示了些什麼?

是啊,啟示些什麼?為什麼一個問題一定要有答案?一定要有一個標準答案?這是台灣升學主義作祟的後遺症吧,學生只能夠用直線的思考去面對人生,教科書上沒有的,就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生命變成了這樣,我實在感到悲哀。

書,不應該是這樣去念,想法和理念,也不應該是別人灌輸給你,一綱多本還是單一版本,對這問題來說,根本就無關痛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