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媒體都說七年級的世代,是草莓族,我說,根本就不是草莓,而是水耕植物。
最近的一些雜誌,都不約而同在討論現在這個世代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世代,有的和中國的80年代的小老虎相比較,有的和五六年級生做比較,有的做了圖表,有的做了專訪,有的在唱衰這世代,有的說潛力還是無窮,我說,七年級的世代,是個不能夠依賴的世代。
這樣說言之過早,但是看著大潮流都是往著膚淺的方向奔去,每個人都以為只要有特色,與眾不同,KUSO一下,就能夠成功。有的人以為只要有創意,有點子,就能夠賣錢。所以每個人都在想辦法要打破這個框框,每個人都想要革命,每個人都想要創新,《紫牛》定律於是出現,但就是沒有人願意腳踏實地。
一個人連框框裡面的東西是長是扁,是美是醜都不知道,就急著要跳脫這框框。每個人都想要做出一頭吸引所有人目光的紫牛,但是然後呢?有誰需要一頭紫色的牛?能夠耕田的是水牛、鐵牛,能夠食用的是黃牛、乳牛,一頭紫牛的確吸引了目光,但是王子和公主不是結了婚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告訴別人你的牛能幹嘛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唉,七年級的世代,學習著如何譁眾取寵,而不是學習做到真才實料,這種性格你告訴我說是草莓,我真是一點也不信,好歹草莓是有根的,是從土壤中一點點的成長,只是受到太多的保護,缺少了該有的磨練,不然去看看野莓所擁有的生命力。而現在的七年級,則找不到歸屬,也不知道該往哪去,就像是水耕植物,縱使有根,有只是懸在水面上,縱使有點才學,也只是滿肚子水,生長在一個五色雜陳的社會,什麼時候吸收了五顏六色的染料自己都不知道,只是一個勁的自以為是,揮灑青春,然後枯萎,生命就是這樣短暫,連光芒都還沒綻放就殞落了。
大學了錄取率幾乎到了100%,但是有哪幾個大學生能夠說出自己過去一年學了什麼?有人用心上課嗎?還是只不過找好過的教授,拿些營養學分混文憑?學了這麼多,你又用到了幾分?將來畢業後要做些什麼?還是不管,先「快快樂樂」的過大學生活再說?當許多人說大學生應該要自律,但是我看不到現在的大學生有這種能力,大學已經是最高學府,身為大學生代表的是已經身為知識份子的象徵,有嗎?大學裡面有這樣的風氣?有這樣的人嗎?我不禁懷疑,這根本不是教育出了問題,也不是社會的錯,這是我自己不願意面對,一個膚淺的時代早已來臨,而我,還迷戀的舊日的時光。
我是一個七年級生,我還在大學,我已經落伍了。
- 留言者: vanqu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8-29 16:23:00
現在在什麼地方,我認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想。
七年級是不是草莓族,我已經不太在乎了,是就是,不是就不
是,時間跟事實會證明一切,重要的是,我們怎麼作,不是嗎?
朱少麟少麟姊之所以能夠成為純文學暢銷作家,反映的就是這個
社會不只是下面的人摸不清未來該怎麼走,甚至是已經進入了社
會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中堅份子,也對於自己的人生方向感到茫
然。
有機會去看看少麟姊的前兩本書:《傷心咖啡店之歌》與《燕
子》,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真的很想如費曼所說的,你管別人怎麼想?現在的我只期許自己
能做得到... ...
- 留言者: vanque
- Email:
- 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neozhou&article_id=1950874
- 日期: 2005-09-18 21:40:00
http://blog.roodo.com/miquel/archives/487390
.html
另一個角度,看待所謂的草莓族所處的生長環境。
「70年代出生的人,到了要進入職場的年紀,卻發現
人浮於事、僧多粥少,起薪低工時長(長到世界排名
第一)、兼職多正職少,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
工作年資縮短、退休無依無靠,除了拼命考上公務
員、出國深造當教授、擠進科技大廠當新貴,未來?
這群人看得到什麼未來?還按部就班、腳踏實地?多
少相信這個「傳統價值」的人都成了失業勞工?多少
人需要靠彩券來買一個希望?他們賭傳銷,我們賭樂
透,真有什麼不同嗎?」
PING:
TITLE: 我非常同意這樣的看法。
BLOG NAME: 【文字師的舞化世界】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很多人問我說用網路用這麼兇,能有飯吃嗎?
我說可以。
其實我有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